分享好友 技术首页 技术分类 切换频道

坚持“生态+智慧”发展战略 生动诠释“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生态城获批国家实践创新基地

2023-01-30 14:1116390

【导读】图片由生态城管委会提供  天津北方网讯:日前,生态环境部正式公布今年国家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名单,中新天津生态城位列其中

图片由生态城管委会提供

  天津北方网讯:日前,生态环境部正式公布今年国家“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名单,中新天津生态城位列其中,是今年天津市唯一一个,也是滨海新区第一个获批“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的区域。生态城以“生态+智慧”双轮驱动发展战略引领城市建设,走出了一条绿水青山“高颜值”与经济发展“高质量”相得益彰的生态城路径,生动诠释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昔日“污水库”变身“景观湖”

  生态治理探索“两山”转化新路径

  生态城里的静湖被评为天津市“最美河湖”,而在2008年生态城开发建设之初,它还是一座占地2.56平方公里积存40年的污水库。经过3年治理,静湖变身成为生态城最大的景观湖,环湖带景观全长达到7.6公里,绿化面积20万平方米,水域面积117万平方米,是居民观花、观景、亲水,体验户外野趣的好去处。

  不仅仅是生态效益,依托优美的湖光景致,生态城在静湖周边先后打造了“方特欢乐世界”“亿利精灵乐园”等休闲旅游项目,2021年接待游客量近100万人次,产生了明显的经济效益。项目还取得了50余项国家专利,形成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污染场地生态修复核心技术,生态修复经验先后在河北省雄安新区白洋淀、山东省沂水县沂河、湖南省株洲市清水塘、浙江玉环湖库等多地得到推广运用。污水库的环境治理和生态修复是生态城在资源约束条件下构筑“绿水青山”的一次积极探索,形成了“环境治理修复—特色产业开发—模式复制推广”的特色“两山”转化路径。

  “植物禁区”开出“生态之花”

  筑巢引凤拓宽“两山”转化新通道

  生态城成功破解北方滨海盐碱地改良和大规模绿化的难题,将寸草不生的盐碱荒滩改造成绿树成荫的花园城市,累计绿化面积超过1000万平方米,建成区绿地率达50%以上,38座公园建成投用,居民走出家门500米内就可到达公园散步休憩,呼吸清新空气,感受家门口的“诗和远方”。积极打造海绵城市,建成68个精品项目、22.8 平方公里精品试点区,入选国家海绵城市建设试点;搭建“无废城市”信息管理平台,推进固体废物源头减量和资源化利用,被生态环境部评为具有代表性、可复制推广的亮点经验。

  如今,生态城的城市吸引力不断凸显。城市人口由建设初期的2000名原住民增长到如今的12万名,一汽丰田新能源汽车、华慧芯、科大讯飞等一批智能科技龙头企业纷至沓来,丹娜生物、杰科生物等大健康本土企业快速壮大,博纳影业、华谊兄弟、光线传媒等知名企业进驻,获批全市首个国家文化出口基地。生态城正在以极具创新活力的产业生态不断拓宽“两山”转化新通道。

  陆海统筹开辟海滨“绿水青山”

  以海兴业拉动“两山”转化新引擎

  生态城充分发挥海洋生态资源禀赋优势,坚持“在发展中保护,在保护中发展”,做好“海”的文章。注重“开发”与“留白”统筹协调,划定濒危物种“遗鸥”保护区,目前记录到鸟类87种,其中不乏国家I级、II级重点保护动物及濒危物种。将丰富的生态资源、众多的主题景区与历史文化多元融合,发展壮大海洋特色文旅产业,打造国内“海边最美小城”。区内拥有国家海洋博物馆、天津滨海航母主题公园,以及服务京津冀1亿人口的36公里美丽生活岸线……观海听涛、游湖赏绿,年均游客接待量超过700万人,“美丽资源”正在变成“美丽经济”。2020年,国家文旅部将生态城作为“景城一体、智慧科技创新”的典范进行推广。

  落实“双碳”战略先行先试

  低碳引领激活“两山”转化新动能

  生态城严格落实绿色建筑100%标准,出台绿色建筑激励政策,形成全生命周期的管理体系、标准体系和评价体系,建成世界首个获得“PHI被动房认证”高层被动房住宅项目,是国内绿色建筑最集中的区域。与此同时,积极开展零能耗建筑的探索实践,在3500平方米的实际办公建筑中融合绿色建筑技术和新一代信息技术,打造了天津首座实用型零能耗智慧建筑。当前,生态城正在持续加快推动绿色低碳和城市建设相互融合,聚焦能源、建筑、产业、交通四大重点领域,编制“双碳”行动方案,在零碳示范单元标准体系、生态产品价值核算等领域开展试点探索,在落实“双碳”目标方面先行一步、作出示范,为绿色低碳发展持续赋能。

文章来源:北方网


免责声明:矿库网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为了传递信息,我们转载部分内容,尊重原作者的版权。所有转载文章仅用于学习和交流之目的,并非商业用途。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感谢您的理解与支持。

举报
收藏 0
评论 0
新疆:从“沙进人退”到“绿进沙退”
新疆是我国荒漠化、沙化土地面积最大的省区,荒漠化土地106.86万平方公里,占新疆国土面积的64.18%、占全国荒漠化土地的41.52%;沙化土地74.68万平方公里,涉及90%的县(市、区),占新疆国土面积的44.86%、全国沙化土地的44.25%。

0评论2023-07-04504

矿山复垦“重绘”绿水青山
夏日,行走在鸡西市鸡东县永和镇新安村的原永发和立国采石场,开采面改成的平缓斜坡上,铺着厚厚的黑土,玉米秧苗尽情地吸收着阳光,焕发着勃勃生机。

0评论2023-07-03571

加强草原生态保护和修复
草原是我国重要的生态系统和自然资源,也是农牧民赖以生存的生产资料和生活资料。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加强草原保护修复的若干意见》提出,要加强草原保护管理,推进草原生态修复,促进草原合理利用,改善草原生态状况。本期特邀几位专家围绕相关问题进行研讨。

0评论2023-07-03537

零陵下狠手治理锰矿区生态环境
日前,记者走进零陵区珠山镇欧家村的一片锰矿区看到,昔日的荒山荒岭全部变成了花红树绿的休闲地,村民刘玉林赶着牛放牧。他喜笑颜开地说:“以前,由于不规范滥挖乱开锰矿,严重破坏了生态环境,晴天灰尘仆面,雨天浊水横流, 山上山下到处大坑小坑,让人提心吊胆,连饮用水都要从外购买。近几年政府出巨资绿化矿山,我们对此万分感激。”

0评论2023-06-30496

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三次会议决定:将8月15日设立为全国生态日
6月28日,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三次会议决定:将8月15日设立为全国生态日。国家通过多种形式开展生态文明宣传教育活动。

0评论2023-06-29560

山西:煤炭大省的“美丽”追求
山西是煤炭大省,是中国重要的能源基地。炎炎夏日,记者走进该省多座煤矿,地面看不到煤渣已成常态。煤矸石山变公园,治理后的污水可以养鱼,瓦斯成为清洁能源点亮城市灯火……占中国煤炭总储量三分之一,长期以来,山西的荣辱都与煤炭有关。一座座煤矿的变化,背后是煤炭大省的“美丽”追求。

0评论2023-06-29562

野牛草:生态修复与节水绿地建设优势明显
入夏以来,走在北京街头,你会发现街上多了很多草坪,哪怕是隔离带中,也都生长着一簇簇绿油油的小草。草坪绿化给北京的夏天增添了几分生气。

0评论2023-06-28597